甘草是临床常用中草药之一,以其药味之甘,善益脾胃兼能调和诸药而广泛用于临床。通过学习前人的经验和药理分析报道,结合多年来对甘草在临床使用的认识,总结出甘草以下配伍用法。
甘酸化阴
阴虚火浮是虚劳病常见的病理机转,由脾虚失运阴精亏损所致。重用甘草,取其温中益气之功,有助于精微的化充,阴液即可无缺,再以酸味药收敛上扰之浮火,火降阴润,病即可已。如肝阴虚之急躁易怒,头痛,眩晕,耳鸣,舌干质红,脉细弦数,则配生白芍;心阴虚之烦躁失眠,盗汗,舌红且光,中心有直裂,脉细数,则配五味子;肺阴虚之咽燥干咳,咯血或失音,舌红苔光,脉细数,则配乌梅;脾阴虚之口干唇焦,便秘或溏少,不思饮食,舌干脉细数,则配木瓜;肾阴虚之耳鸣耳聋,眩晕,咽痛,颧红,足痿腰酸,潮热,舌红,脉细数,则配熟地黄。依据阴虚的轻重,在两味药物同等的基础上,视各脏的具体情况可将生甘草从30克渐加至60克、90克、120克不等。
甘辛化阳
虚劳久延不复,气衰力惫,脏腑虚寒,恢复采用温补。用辛温药物回阳,振阳,虽能改善一时的形证,但难以持久。必以大补中气之措施,方可阳热与力并增。补气仍用甘草,辛甘之药配伍于下:肾阳虚时,可见肢冷恶寒,腰酸,遗精阳痿,晨泻,舌淡苔薄,脉沉迟,则配附子;脾阳虚时,可见食少便溏,怯寒倦怠,舌淡苔白,脉虚弱,则配干姜。至于其他杂病则应视病理病机之需要,再行斟酌。一般用量甘辛同等,脾肾阳虚甚时,除适当加重甘草之量外,附子、干姜亦须随之增加。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