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净利下降
进入问询阶段逾一年半时间,海阳科技近日披露了第二轮审核问询函回复。
据了解,海阳科技系国内从事尼龙6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主要企业之一。公司主板IPO于2023年6月30日获受理,当年7月25日进入问询阶段。
闯关IPO背后,海阳科技2022年、2023年净利接连下滑。具体来看,2021—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9.47亿元、40.67亿元、41.13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2.77亿元、1.54亿元、1.25亿元,持续走低。
不过,2024年1—9月,海阳科技业绩表现有所回升。招股书显示,公司当期实现营业收入为41.7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13%,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为1.2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5.35%。
海阳科技的业绩波动情况也曾遭到监管问询。对此,公司在最新披露的问询函回复中表示,预计2024年经营业绩较2023年有所增长。
招股书显示,海阳科技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也在逐年下降。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5.05%、10.37%、8.12%和7.83%,而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分别为18.95%、14.84%、14.08%、14.98%。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逐年下降可能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人工成本增加或生产效率下降等多方面原因。此外,公司产品结构的调整、销售策略的改变或新客户获取成本较高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毛利率下降。”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此外,报告期内,海阳科技还存在未为全体员工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的情况。据悉,截至2024年6月30日,除退休返聘人员和延迟退休人员外,公司尚有42名员工未缴纳社会保险、128名员工未缴纳住房公积金。
分红后拟募资补流
此次冲击上市,海阳科技拟募集资金约6.12亿元,其中1.5亿元将投资于补充流动资金。
然而,在募资补流背后,海阳科技报告期内却存在大手笔分红的情况。财务数据显示,2021—2023年,公司现金分红金额分别为674.93万元、2039.08万元、2039.08万元。经计算,公司报告期内累计分红金额达到4753.09万元。
除补充流动资金外,海阳科技本次还拟投资2.92亿元用于年产10万吨改性高分子新材料项目、1.7亿元用于年产4.5万吨高模低缩涤纶帘子布智能化技改项目。对此,上交所要求公司结合宏观市场环境、下游市场需求、行业竞争态势、行业内主要企业产能、市占率情况等,分析公司新增产能的消化情况。
海阳科技表示,公司募投项目“年产10万吨改性高分子新材料项目”主要用于生产改性塑料产品,募投项目“年产4.5万吨高模低缩涤纶帘子布智能化技改项目”主要用于生产涤纶帘子布产品。从宏观市场环境、下游市场需求、行业竞争态势、行业内主要企业产能、市占率等方面来看,公司改性塑料产品、涤纶帘子布产品新增产能无法消化的风险较小。
控制权方面,海阳科技无控股股东,陆信才、陈建新、沈家广、季士标、吉增明及茆太如为公司的共同实际控制人。截至招股书签署日,陆信才直接持有公司8.44%的股份,并通过公司第一大股东赣州诚友投资中心控制公司12.34%的股份;陈建新、沈家广、季士标、吉增明及茆太如等五人合计直接持有公司24.26%的股份,上述六人合计控制公司45.05%的股份。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海阳科技方面发去采访函进行采访,但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复。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