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与落地,一场让上市公司“聚焦价值” 的改变声势渐起。市场从过往关注短期的概念炒作,逐步转向关心公司长期分红稳定性、产业链发展前景、长期发展趋势、“向新”转型实力等挂钩“内在”的标准。
目前,沪市公司年内已披露的回购、增持计划超1100家次,实际已回购金额近750亿元;中期分红家数和金额同比劲增;9月24日以来推出281单资产收购案例、34例重大资产重组案例——沪市公司正努力夯实质量,提升对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
政策推动:“外表靓”挂钩“内在美”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作为资本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如何提升质量、提高投资价值,是能否吸引到中长期资金的根本所在。
12月14日,中国证监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其中明确,夯实上市公司质量这个微观基础,推动改善公司治理和价值创造能力。
事实上,近一年来,相关政策持续输出,进一步压实上市公司聚焦质量、注重回报的主体责任,引导上市公司提质增效、强化“可投性”和“回报率”。
今年2月开始,沪市掀起了“提质增效重回报”热潮,股东增持和公司回购涌现;新“国九条”发布后,交易所修订《股票上市规则》,引入现金分红不达标实施“ST”,并推动一年多次分红;日前,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引导上市公司履行市值管理主体责任;同期,上交所配套发布估值提升公告格式指引,其中列示了多种估值提升计划对应的具体措施,包括经营提升、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现金分红、回购增持等各个方面。同时,强化了对外披露要求,推动形成市场约束,上市公司触发长期破净情形所在会计年度,如日平均市净率低于所在行业平均值的,公司应当就估值提升计划的执行情况,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中进行专项说明。
政策合力让“外表靓”和“内在美”逐步统一,引导投资者的关注点从公司是否有短期利好、热点概念向是否有长期发展潜力、注重投资者回报等“内秀”基因转变。
尤其是自《市值管理指引》发布后,在互动平台上,投资者聚焦市值管理、如何提振股价的提问明显增多,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砝码”逐步加重。
“以前,市场热衷蹭热点、炒股价、玩概念,用热闹的外表来吸引眼球、聚集人气,但是近年来,政策不断引导关注公司内在价值,这种风气正在逐步形成。”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加速落地:“内外兼修”有变化
政策推动下,各方的执行力也在提升,围绕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者“获得感”,呈现出“内外兼修”带来的积极变化。
数据是最直观的呈现。2024年作为A股上市公司全面提升分红力度后的首个完整年度,中期分红呈现积极变化。以沪市为例,截至目前,沪市披露2024年中期分红公司有481家次,数量较去年同比增长354%,分红金额达5749亿元,同比增长184%。同时,回购增持踊跃,截至12月20日,沪市年内披露回购计划697家次,金额上限超1117亿元,大股东、董监高披露增持计划444家次,金额上限超545亿元。
12月以来,沪市即有包括津投城开、淮河能源(600575)、哈森股份(603958)等在内的多家公司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同期高凌信息、永安行(603776)、汇顶科技(603160)等多家公司披露重组方案,披露的收购标的涉及通信、农机自动化、芯片等领域。
另自9月24日“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沪市已新推出各类资产收购方案281单,另有34单构成重大资产重组,超八成属于大股东注资或产业并购,超七成并购标的属于半导体、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质生产力行业,有助于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