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编纂这套丛书,展现中国文化多元化的样貌,读经典就是打开视野、提升自己的过程。”“中华经典通识”系列主编、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引驰说。
由中华书局推出的“中华经典通识”是一套专家学者引导大众了解传统经典的原创全彩图文“大家小书”,拟出版50种,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图书出版项目。作者均为该领域卓有建树的一线学者,写作要求言必有据,力求兼具学术严谨性与通俗易懂,将学术成果变为公共知识,将传统经典变成国人通识。
2022年7月、2023年6月,“中华经典通识”先后推出第一辑“让经典成为通识”和第二辑“让经典融入身心”各五种,受到读者热情回应,第一辑在七个月内实现三次印刷。新近上市的第三辑包括武汉大学教授郭齐勇著《四书通识》、湖南大学教授尹世尤著《〈孙子兵法〉通识》、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沈海波著《〈山海经〉通识》、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刘鹏著《〈黄帝内经〉通识》和复旦大学教授吴兆路著《〈水浒传〉通识》。5月22日,“中华经典通识”新书发布会在中华书局上海分公司上海聚珍举行。
作为丛书“灵魂人物”,陈引驰提出,中国传统文化是多元的格局,如何呈现是个问题,“通识丛书一要通俗,读者要能读懂,二要前沿,反映最新学术成果,三要有整体图景。”
《四书通识》作者郭齐勇谈到,四书不仅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从最近十多年来,我与同仁在学校、社团、企业、媒体、地方图书馆等处讲授‘四书’的情况来看,深感民众迫切需要,大家对‘四书’有一种亲和力,而且能从生命的体验中,从生活的实践中加以理解。”
“凭经典打开格局,意味着通过经典作品中的思想理论或方法来拓宽我们的视野,深化我们的理解,进而提升我们的思维层次和境界。文学经典能升华个体之卑微,化解俗世之烦忧,这是文学经典给我们打开的格局。”写作《〈水浒传〉通识》的吴兆路说。
“《山海经》在传世先秦文献中属于‘大部头’著作,这是因为传世先秦文献的内容大多比较单一,比如《春秋》《左传》《国语》等,都只是有关政治历史的记载。相较而言,《山海经》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地理、动植物、医药、巫术、祭祀、神话传说等等,堪称宝藏。”沈海波表示,一代代学者经过研究,对《山海经》的文本状况及内容已取得很多成果,同时也存在很多分歧意见,有待有志者进一步研究。他希冀通过向读者介绍学术界的共识与分歧,分享个人研究心得,为读者铺平阅读乃至研究《山海经》的进阶之路。
《孙子兵法》是中国也是世界现存最早的兵学圣典,与《论语》并称为“文武双壁”。尹世尤提出,《孙子兵法》之所以在中国乃至世界兵学史上具有很高地位,在全球受到推崇,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孙武论兵但不囿于兵,而是立足于从大战略的视角观察战争。他能跳出战争来论述战争,从哲学的高度,从政治、经济、外交、心理等与军事的广泛联系中来宏观、整体地把握战争全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孙子兵法》是一部具有哲学意义的兵学著作。
“撰写《〈黄帝内经〉通识》,我有三个关键词:祛魅、智慧和价值。”刘鹏介绍,今天所见的《黄帝内经》并非《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那本。“关于这个问题,廖育群等前辈学者已有论述,这本书在此基础上有新的阐发。这个问题一旦突破,关于今天所见《黄帝内经》是怎样一本书,是何时成的书,在秦汉中医学术史中的真实地位如何等等问题,就会有新的答案。”在刘鹏看来,《黄帝内经》是一本关于生命的智慧之书,能为读者打开认识生命的新格局,提供现代医学之外认识生命与疾病的另一种方式和智慧。《黄帝内经》既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同时影响不限于中医,其中展现的宇宙观、生命观,可以成为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独特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和思想的重要窗口。
“每代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通识读物,每个时代对语言文辞和阅读方式有新的需求。”历史学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虞云国认为,好的通识读物要能起到桥梁、指南针和门径的作用。
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周立民评价,“中华经典通识”丛书的写作有众说、有新说,能有效指导读者如何将经典读“透”、读“薄”,“期望这套书能在经典的学术普及化道路上做出更多探索,从叙述方式、语言方式上向前辈大家学习,更亲近读者。”
中华书局总编辑尹涛表示,“中华经典通识”丛书体现了一代学人的原创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现代文明,要求学界和出版界携手不断推进文化发展和创新。对经典古籍通识性的阐释和解读,本身就是发展和转化的成果,同时是通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桥梁。自第一辑出版后,我们开始推动‘中华经典进校园’活动,希望把这套书介绍给更多中学生、大学生,乃至部分高年级小学生,未来还将推动丛书多元开发,满足不同读者需求,触达不同层面的读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