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孟姑集镇孟姑集村村民杨继香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最近她总是感觉头部不适,便在镇卫生院做了CT检查,“以前做个CT都得去县里的大医院,现在不用了,在俺们村里也能做了。等检查结果出来,还能通过远程会诊,让大医院的专家进行诊断,给出治疗方案,真的是太方便了。”
小病不用出村、大病及时转诊、家门口看名医、家门内享护理……如今在济宁,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都有和杨继香相似的感受,看病再也不用跑远了,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既省心又暖心。
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和幸福感提升的背后,是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新路径,推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再提升。一大批“实招”“新招”不断推出,不仅解决了基层群众看病就医的难点、堵点和痛点,更是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谋得新生路、寻得新发展。
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硬支撑”
在泗水县苗馆镇卫生院门诊楼,“一站式”的挂号、收费、药房、医保等功能窗口规范有序,内、外、妇、儿等诊疗科室一应俱全,干净整洁、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令人眼前一亮。
“我在这已经工作快20年了,可以说见证了我们医院医疗设备的持续提升。”泗水县苗馆镇卫生院副院长张涛说。最近几年,随着政府投入的增加,卫生院陆续配备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全自动彩色多普勒、动态心电图机、心电监测仪等多种专业健康监测设备,增设了中心供氧设备、床头呼叫系统、24小时热水器和安全扶手等便民设施,还开展了多种‘三级医院’的诊疗服务,卫生院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不仅是苗馆镇卫生院,实际济宁市各乡镇卫生院都焕发了活力,驶入了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的快车道。
2020年12月,济宁市出台《济宁市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三年攻坚计划》,每年设立3000万元奖补资金,重点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这犹如一阵春风,给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的基层医疗机构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三年来,全市基层医疗机构累计新改扩建项目114个,增加CT、DR、胃肠镜、彩超等设备500余台套,各级累计完成投资约6.56亿元。全市173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78家达到国家推荐标准;21家基层医疗机构创建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24家基层医疗机构建成社区医院,创建基层医疗特色专科229个。
“以前群众有病就往大医院里跑,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基层医疗水平有限,通过三年攻坚行动,我市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条件和设施越来越好,能够满足群众常见病、慢性病和康复治疗等就医需求,群众看病不用跑远也更安心了。”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说。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软实力”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才队伍是关键。
近年来,济宁市积极推动基层卫生人才公开招聘、岗位设置、职称评聘、收入分配等优惠政策落地见效,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标准,全市17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配备1至2名专兼职公共卫生医师,全日制医学专业专科以上学历大学生免试注册乡村医生。截至目前,全市乡村医生队伍中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或执业医师及以上资格的乡村医生达到65%以上。
为稳定基层卫生人员队伍,济宁市在“真金白银”上继续发力,将在编在岗人员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五险一金”、政策性补助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目前,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工资待遇财政保障水平均达到80%,基层医疗卫生人员收入基本达到县级医院同职级人员水平。从居民门诊统筹医保金中按照10元/人/年的标准支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既要留住人,又要用得好。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我市积极开展基层卫生人才业务培训。三年来,共完成国家基层卫生人才能力培训项目524人、乡村医生培训5838人。
“村卫生室是对抗疾病的第一道防线,作为乡村医生,必须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兖州区大安镇徐家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张云告诉记者,尽管这些年工作十分繁忙,但从未停止过学习的脚步,除了自己下功夫苦钻医技外,还通过线上课堂主动学习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积极参加市级和县级组织的各种临床培训活动,并向上级医院派驻帮扶医生和专业大夫请教学习,希望通过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得到更多村民的认可,为村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学习培训,更多的村医成为既能诊治常见病和多发病,又能进行急救处理的中西医结合医师,进一步提升了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提高了乡村居民看病就医的可及性和获得感,为推进健康济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