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西安医疗“惠民清单”来啦!
2月19日,记者从2025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市将继续支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院一特色”发展中医、康复、老年、慢性病、口腔、精神等服务,提升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同时在涉农区县推广“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实现镇街卫生院心电图“一张网”全覆盖、影像“一张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今年将筑牢基层基础
提升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
2025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将坚持城乡融合,筑牢基层基础,全面推进区域均衡发展。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力争2025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加快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和村卫生室公有化,实现基本医保定点“村村通”。支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院一特色”发展中医、康复、老年、慢性病、口腔、精神等服务,提升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
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在城区,继续深化城市医疗集团内涵建设,推进卫星医院建设扩面增量提质;在涉农区县,健全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稳步推进高陵区总院制改革。积极建设医学影像、心电诊断、临床检验等资源共享中心,推广“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实现镇街卫生院心电图“一张网”全覆盖、影像“一张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今年我市卫生健康系统还将持续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鼓励三级医院面向基层开展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诊断等远程医疗服务,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以高血压、2型糖尿病、肺结核、慢阻肺等慢病患者和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为重点,规范有序实施12类服务项目,做实做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继续聚焦群众关切
做好“一老一小”服务
让老百姓的就医能够安心、贴心、放心,离不开惠民、利民政策支持。2025年,我市卫生健康系统将继续聚焦群众关切,落实惠民举措,办好一批为民实事。推动落实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七条惠民措施;取消医疗机构“门诊预交金”;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超过200项;开展“无陪护”病房、“无陪护”医院试点,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
开展“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儿科方面,全市二级公立综合医院和9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儿科服务;精神卫生方面,加强三级医院心理门诊和睡眠门诊建设。
做好“一老一小”服务。全市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达到85%;巩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成果。促进医疗和养老服务机构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加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供给,提高家庭病床服务质量。建设3所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3个特殊儿童托育点、5个用人单位办托点、50所公办机构、60所社区嵌入式普惠托育机构,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8个。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