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送健康”
配药
家庭医生与慢性病患者现场签约
为儿童进行健康体检
义诊进村庄
让“病有所医”变为“病有良医”,不仅是渭南卫健人的目标,更是群众对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期待和新要求。
2024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不断筑牢市、县、镇、村四级医疗网络,大力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深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快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使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同时,绘就乡村全面振兴的“健康画卷”。
家庭医生进村入户 让群众更有“医”靠健康有人管、小病随时问、大病有保障,家庭医生签约,让广大群众拥有专属的健康“守门人”。
多年来,市卫生健康委不断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以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尘肺病患者,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脱贫和监测人员等重点人群为主,做到“应签尽签”,签约一人、履约一人。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签约群众234万余人。为了提高签约服务的精准度,各县建立以县级医生+镇级医生+护士+公卫+乡村医生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730个,通过临床、中医、护士、公卫、乡医不同角色不同分工的服务,提高服务精准度,形成医防融合、医护融合、中西融合的新局面。
如今,在田间地头、群众家中,经常能看到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群众测血压、测血糖、指导用药的情景,成为乡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值得一提的是,大荔县卫健局依托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群众提供综合、连续、协同的签约服务,让群众更有“医”靠。全县建立以县级医生+镇级医生+护士+公卫+乡村医生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168个,把温情关爱送到群众心坎上,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以基层为着力点 提升诊疗服务水平
“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是我国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有效举措。
以开展这一活动为契机,市卫生健康委从各级医疗机构抽调管理、医疗、护理、医技、院感等方面的专家组建市级专家库,对“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进行跟踪指导。与此同时,各县卫健局均成立相应机构,组建专家团队,指导基层医疗机构严格对照相关标准、指南,查漏补缺,自评自查,整改提升。
各县卫健局、基层医疗机构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双向转诊和远程医疗服务等,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在这一过程中,树立了一批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医德医风标兵,推出一批示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增强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与此同时,市卫生健康委注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以“县管镇聘村用”为依托,以保障群众健康需求为目标,累计招录基层卫生健康人才429名,有效缓解了人才短缺这一问题。
来看一组数字:全市共有190家乡镇卫生院,其中,146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服务能力建设标准;全市共有村卫生室2230家,达到国家服务能力建设标准855家,初步达到“县强、镇活、村稳”的目标。
基层医疗卫生网络日益牢固,越来越多的群众愿意选择在“家门口”就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量和住院量也逐步上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优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建立起维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对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一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创新方式方法,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核心,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为重要抓手,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持续以老年人健康体检、0—6岁儿童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为抓手,建立督导——培训——整改——提升“四位一体”工作机制。
市、县两级卫生健康部门充分利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月”“世界家庭医生日”等,开展基本公卫服务宣传活动。工作人员通过设置宣传栏、张贴宣传画、播放公益广告、悬挂横幅、举办健康讲座、开展义诊咨询活动等多种形式,让群众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意义,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依从性。
目前,我市建立电子健康档案416.96万人,建档率98.3%,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51.66万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取得实效。
多措并举协同推进 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基础
在健康乡村的广阔舞台上,健康成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动能。
我市卫健系统全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构建起以高水平三甲医院为龙头、二甲医院为支撑、标准化镇卫生院为枢纽、全域性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个性化专科医院为补充的“15分钟医疗服务圈”,为群众打造更加便捷、舒适的医疗卫生服务阵地。截至目前,全市建有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59家、乡镇卫生院190家、标准化村卫生室2230家,245家村卫生室建成中医阁,80%的村卫生室能够开展中医药服务;全市51个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标准化医疗机构实现全覆盖,广大群众能够就近获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我市积极引进国内优质医疗资源,与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建立中医医技人员培训进修基地,全方位拓宽医疗人才培养平台,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科室共建,实现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以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核心,通过医共体内上级医院对下级医院的持续帮带,着力提升乡镇卫生院急救、呼吸、心血管、感染性疾病和胸痛、卒中、创伤等诊治水平,使其具备承接患者下转康复、接续治疗的能力,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科室共建体系。进一步优化县域医疗资源配置,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医共体内科室共建、成果共享,打造“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医疗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已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13个,实现县级全覆盖,县域内就诊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
一人生病,全家受累。按照“定定点医院、定临床路径,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原则,我市卫健系统及时对罹患30种大病患者进行救治。完成救治后,定点医院将患者信息转至患者所在辖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需要治疗和转入康复期的患者,结合家庭医生签约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对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和服务,提供用药指导和健康宣教。截至目前,累计救治30种大病患者1.78万人,做到“因病定医、应治尽治”。
如今,在乡村,走进中医馆,古色古香的装修风格,浓郁的中药香味,让人感觉十分舒适。中医诊室里,经验丰富的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为患者辨证施治,针灸、推拿、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深受群众喜爱。许多中医馆还举办中医药主题健康讲座,为居民普及中医药知识,提高群众的保健意识。中医馆、中医阁的普及,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文化在基层焕发出新的活力。
结束语:健康筑基,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未来,我市卫生健康系统将不断探索创新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充分发挥医疗卫生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引领与带动作用,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健康基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