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医中药网> 聚焦>正文

毕井泉:建设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做好慢病全周期管理

时间:2023-12-20 13: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阅读量:12596   

“慢性病管理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伟大工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毕井泉表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农村和社区为工作重点,以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努力提高基层慢性病的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切实做好慢性病的全周期管理工作。

毕井泉:建设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做好慢病全周期管理

毕井泉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慢病管理+”高峰论坛暨2023“健康中国·健康县域”中国县域健康大会上作出上述表述。

加强慢性病管理 坚持预防为主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又称慢性病,分为4个主要类型,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

数据显示,在我国全因死亡率中,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已占到45%,位居第一。我国成人超重肥胖比例超过50%,糖尿病人群超过1.4亿,高血脂人群超过2亿,高血压人群超过2.7亿,慢阻肺人群超过1亿。

“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毕井泉指出,慢性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经济、社会、人口、行为、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加强慢性病的管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

如何切实做好慢性病的预防工作?

毕井泉建议,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广泛宣传合理膳食、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知识,推进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减盐、减油、减糖,推进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行动,提高广大群众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此外,还要加强健康体检规范化管理,推进常见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毕井泉说。

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县域医疗机构在慢性病的防病治病中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毕井泉指出,基层慢性病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县域医疗机构的组织指导。慢性病患者的治疗,也主要靠县级医疗机构承担。

他建议,要抓紧制定全国统一的专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组织对现有县域医院专科医生的规范化培训,提高县域医院专科医生诊疗水平,让患者不出县城就能得到可以信任的医疗服务。

全国目前已有超42万个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居民,特别是慢性病患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要把居民健康状况、慢性病预防和治疗,作为家庭医生的基本职责,并把责任落实到人。”毕井泉说,要一手抓规范化培训,继续增加全科医生的数量,确保全科医生的质量和水平;一手抓使用,研究制定符合全科医生在基层执业的经济政策,理顺医疗服务价格,鼓励医生走出医院开办诊所。

他建议说,对艰苦地区和农村执业的全科医生,要给予额外的补助,确保医生能够安心留在农村和社区工作。

信息化和数字技术已经成为推动县域慢性病管理的重要手段。

毕井泉建议,要研究推进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制度,以便于医生了解患者的全面情况,提高诊疗效率,减少诊疗差错,同时,也有利于对医疗机构和医生处方行为进行监督,减轻社会医药费负担。

积极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毕井泉介绍,为了总结各地慢性病管理经验,做好慢性病防治工作,2020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联合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发起慢性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研究课题,提出以医疗卫生系统为核心完善慢性病管理小循环机制,促进医疗、卫生、医保、疾控等部门之间协同合作,提升基层慢性病管理能力。

“同时,课题组还构建了慢性病管理与金融、保险、医药、养老、数字信息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协同发展的大循环,通过商业保险、长期护理险、诊后医疗、康养结合等途径,不断完善县域慢性病管理的生态体系建设。”毕井泉说。

四年来,课题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探索慢性病管理的模式创新和实施路径,重点通过完善慢性病标准、提升基层能力、搭建合作平台、共享信息资源等工作,努力推动县乡村协同、急病慢性病协同、医疗和预防协同的慢性病协同管理体系建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县域慢性病防控体系积累了重要经验。

毕井泉表示,近几年,一些地方以县级医院为中心、联合乡镇医院和基层医生建立了医疗联合体,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等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和诊疗流程,提高了基层医生的诊疗能力和慢性病管理水平,推动了慢性病管理的标准化建设,保障了慢性病患者在不同阶段得到合理的管理和治疗。“这些做法对整合县域医疗资源,做好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和治疗工作,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