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医中药网> 聚焦>正文

琴澳共筑中医药融合创新高地

时间:2023-04-03 15:23
来源:网络
   阅读量:6749   
琴澳共筑中医药融合创新高地

横琴岛西北角紧邻珠江磨刀门出海口处,坐落着一座占地750亩的现代产业园——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自2011年作为《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的首个落地项目落地横琴以来,园区科研总部、孵化器、加速器和大项目片区入驻了多元共存、梯次分明的中医药产学研主体。至2022年底,产业园共注册企业233家,其中澳门企业61家;签约入驻企业91家,其中澳门企业36家。园内15家企业累计获得超28亿元融资,成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重点打造的“四大新产业”之一——中医药产业的主要创新载体,产生了显著的集聚效应。

内地企业抢滩“双布局”

2021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从知名药企到产学研机构,再到创新药领域的创业企业,拓展境外市场的内地中医药企业纷纷抢抓机遇,“抢滩”布局横琴与澳门。

成佳兴兼任两家企业的商务总监,一家是创新药研发初创企业——珠海市藤栢医药有限公司,另一家是生产销售型企业——澳门岐英堂制药有限公司。成佳兴的日常工作是在琴澳两地谈合作。“藤栢有研发优势,聚焦产品研发,多谈融资与股权合作;岐英堂有澳门中药制造准照,本地生产销售渠道通畅,聚焦品种合作。”成佳兴说。

合作区以及大湾区针对中医药产业密集出台的若干支持政策,让这里成为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宝地。去年发布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支持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到,对中药创新药按实际投入研发费用的50%给予支持。获得临床批件和完成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的,每个品种最高分别奖励1100万元、1400万元、2600万元、4000万元。成佳兴十分看好这一节点性激励政策。他介绍,藤栢成立5年来,研发投入已逾亿元。“中药创新药的研发周期长,企业最需要的除了完善的上下游配套,就是资金支持。对于创新药企业来说,合作区大力度的支持无异于雪中送炭。”成佳兴说。

在中医药领域,“澳门制造”是国际公认的“金字招牌”。澳门特区《中药药事活动及中成药注册法施行细则》去年生效,同名同方药、经典名方制剂的注册申请,不再需要提交临床研究资料。成佳兴说,去年以来,内地中医药企业通过岐英堂的澳门产线代工同名同方药,借“澳门制造”出海上市的合作明显增多。

按照《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对在澳门审批和注册、在合作区生产的中医药产品、食品及保健品,允许使用“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或“澳门设计”标志。采访中,更多企业试图将横琴研发生产的中成药产品到澳门注册,以“澳门注册+横琴生产”模式,用好用足琴澳优势。珠海市丽珠中药现代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药学博士尚强告诉记者,公司由上市企业丽珠医药集团于2021年在合作区注册成立,致力于中药新药与大健康产品研发,以及改良型新药等中药“二次开发”和学术培育。今年4月他们还将在澳门新设中医药科技公司,并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租赁生产车间,将“澳门监造”“澳门监制”的大健康及高端药材产品销往港澳和“一带一路”沿线地区。

澳门与内地中医药形成合力

不只有内地企业“借船出海”,不少澳门中医药企业也借助合作区与大湾区创新高地,探索“出岛入湾”新路径,抢抓内循环机遇,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2021年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化在港澳已上市传统中成药注册审批,当年底首批3个港澳传统外用中成药获批内地上市,澳门中成药“张权破痛油”是其中之一。

获批在内地上市,意味着产品可以直接进入全球最大市场。为了应对产品需求扩张,澳门张权药厂迅速提升产能、扩建厂房。内地市场的支撑,也让张权药厂将原销售市场受到其他因素冲击的风险降到最低。

早在5年前,张权药厂就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帮助下提升质量控制标准,达到莫桑比克的注册要求后获准在该国上市销售,成为澳门本土制药品牌走向国际的第一批代表产品。

和张权药厂一样,澳门澳邦药厂有限公司也是在澳门市场深耕多年的老牌药企。公司总经理刘帝恒说,他们2017年就入驻了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借产业园之力,公司的两款产品已于2018年“出海”,在海外注册上市。此外,澳邦药厂还与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合作,研制出纳米制剂产品,带动了澳门中药生产工艺的创新。

“琴澳和鸣”,佳音阵阵。一边是走出去,一边是融进来,内地研发和资源优势与澳门品牌和对接葡语国家的窗口效应正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推进中医药产业化

“以复方为特色的中药,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体系。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需要以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生产方式,推动实现‘解码中药’‘数字化中药’。”尚强说,“在二次开发的科研领域,中药的培育和推广,应当从循证医学的角度,重视其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经济性,进而实现产业化。”

在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中试平台、提取车间、专业实验室等新型设备平台是常规配置,产业园也将“国际级中医药质量控制基地”列为发展核心目标。遵循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相结合的证据体系构建产品研发体系,是产业园区中医药企业的共识。

“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面临中医药人才短缺的问题。企业急需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中药临床数据的挖掘分析、项目开发的推进、创新药成药性评价机制的构建等,都对人才提出了很高要求。”成佳兴说。

采访中,不少中医药企业负责人建议,合作区着眼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步子应迈得更大一些。“澳门特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澳门中医药企业的政策,收到了很好的实效。但目前对于澳门中医药生产企业而言,日常从内地进口原料,进出海关仍有限额等要求。”成佳兴盼望进一步创新粤澳合作发展体制机制。

金熊药业董事长王枫建议,相关部门审批港澳已上市中药产品时,缩短在港澳使用超过5年的时长限制。“这将降低澳门中医药产品和企业赴内地拓展的门槛,激发他们的动力和积极性。引入更多有实力的竞争者,也有利于扩大琴澳中医药产业的影响力。”王枫还建议,通过引入国家级中医药技能国际培训机构,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员来合作区学习中医,在更大范围内传承中华文明的瑰宝,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