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至24日,第四届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聚焦“中医药+人工智能”主题,近百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及政府部门负责人共商智能时代中医药发展策略。会上发布的《中医药临床效疗数据采集研究型药店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及多项行业标准,标志着中医药与AI的深度融合迈入新阶段。与此同时,杭州桑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宁的AI无人化无菌恒温桑黄培植基地,成为这一趋势的生动实践。
AI为中医药注入“新质生产力”
本次大会由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中医药大学等机构联合主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黄璐琦等领衔发布《规范》,提出三大核心方向:
1. 拥抱AI:强调AI是中医药跨越式发展的变革性力量,需从思想认识、条件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战略谋划。
2. 发展AI:通用大模型难以满足中医药行业需求,需研制专业化智能体和行业模型,推动数据标准化与知识图谱构建,解决中医术语模糊性、古籍数字化等难题。
3. 应用AI:以场景研究驱动创新,在医疗、教育、产业等领域建立“政产学研用”联动机制,形成中医药+AI新业态。
图片来源:张伯礼院士致辞
会上同步发布的《中医药临床效疗数据采集研究型药店建设规范》团体标准,旨在通过规范数据采集流程,提升中医药疗效评价的科学性,为AI模型训练提供高质量证据源。
AI技术破解传统中医药发展瓶颈
中医药的个体化诊疗、古籍知识隐性化、数据标准化等问题长期制约其现代化进程。对此,《规范》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数据标准化与智能分析:通过建设国家级中医药大数据中心,整合多模态诊疗数据(如脉象图谱、舌苔图像),利用AI实现症状量化分析,减少主观性偏差。
古籍智慧化与知识挖掘:联合科技企业开发中医古籍语义知识图谱,提取隐性经验,助力AI模型精准学习名医诊疗逻辑。
复合型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高校设立交叉学科,培养“中医思维+AI技术”的“新中医人才”,解决当前复合型人才不足的痛点。
杭州桑黄生物科技引领中药材智能化生产
作为《共识》的产业落地范例,杭州桑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海宁打造的AI无人化无菌恒温桑黄培植基地,展现了AI技术对中药材生产的革新:
1. 全流程智能化管理:通过AI算法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结合无菌恒温车间,确保桑黄生长条件精准稳定,产量提升30%以上。
2. 数据驱动的品质保障:采用标准化培养基配方与灭菌技术,配合定期理化检测,杜绝农药残留与重金属污染,产品有效成分超过中药饮片标准。
3. 绿色可持续发展:基地创新“智能碳中和”的农光互补模式,实现低碳生产与经济效益双赢。
该公司还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推动桑黄从高附加值农产品向中医药材转型。
从乌镇的共识到海宁的实践,AI正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新引擎”。未来,这一融合不仅会让古老医学焕发新生,更将催生万亿级健康产业新蓝海
图片来源:老桑树
构建中医药智能化生态
中医药与AI的融合不仅是技术叠加,更是认知范式的代际跃迁。随着《规范》的落地与更多像杭州桑黄生物科技的企业实践,中医药产业将加速向数智化、标准化、国际化迈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亦明确,将加强多学科交叉团队建设,推动中医药与AI、生物医学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全球健康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从乌镇的共识到海宁的实践,AI正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新引擎”。未来,这一融合不仅会让古老医学焕发新生,更将催生万亿级健康产业新蓝海。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